圖片4

華航公關部副總經理楊子葆當年台大土木系畢業後,走了一條和多數同學不一樣的路。他到法國著名的菁英學校—國立橋梁與道路高等工程學院讀研究所,這段歷程,讓他充分見識到,「教育走對方向,才可能造就不只會做事,而且是做對事的人才。」

在台灣,老師或家長常要求學生,「最重要的是把書念好,把成績搞好,其他都不用管」。楊子葆說,橋梁學院門口有個石碑,刻了一段文字,大意是說「若你完成一件要事,卻無法說清楚它的重要,你等於一事無成。」

橋梁學院是由交通部主管,交通部長和高階官員都是當然教師,這不但有助學生了解國家政策和方向,未來進入交通領域,也很容易找到「自己人」協調。

他說,該校學生會的代表圖案是「眼鏡和紅酒杯」,意思是進到這個學校的學生,得用功到必須戴眼鏡,同時也要努力社交、廣結人脈、學會溝通。

楊子葆說了個親身的經歷。他在橋梁學院第一學期結束時,高等微積分成績不是太理想,校方因此為他開了一個會議。

台灣的大學處理學生成績不佳,不外補課、重修。但那次,六、七個教授會議做成的結論很妙:「學生的學習問題,出在對法國文化不夠了解。」

解決方法更妙。校方找了一位四星上將擔任楊子葆的「教父」,後來的三年,從日常生活,到外交宴會甚至是與重要人士會晤,楊子葆都跟著教父出席;從用餐、品酒、觀察對方反應,判斷對方的真正意圖等,從點點滴滴,他開始了解法國人的思考方式、做事的邏輯、生活的態度。

這些體會在後來受用無窮,包括他在擔任我駐法代表時,即是透過當年讀書時建立的人脈,突破法方的「一中」潛規則,讓台、法外交部長得以見面。

楊子葆說,台灣政府高層多的是博士、教授,但政策溝通卻常不及格。回想我們在台灣的教育內容,溝通能力從不被重視,對照法國菁英教育把學術和溝通列為同等重要,果然是有高明之處。

------------

我們從小被教育有耳無嘴,現在教育孩子也是說的少聽的多,我們下一代溝通能力真的需要加強,孩子總習慣照著老師指令作,很難有自己的想法,BB小學低年級時有疑問很喜歡問老師,因為導師超有耐心,到了高年級就不再問問題了,這是為什麼,因為問太多老師會罵人...,而且各科老師都一樣,明星公立小學耶,是擠破頭才進了這所學校,不是我偏激,而是普遍公立學校的老師太公務員心態了,這是和私立學校相較的結果吧,真的,比較之下才知到私立的好,更離譜的是,BB小六畢業前1個多月,導師結婚請婚假去了,請了1個月結婚外加度蜜月,孩子要畢業考與他一點關係都沒有,學生要畢業旅行時老師回來了,和大家一起開心去旅行,若不是自己親身經歷,很難想像現在老師的責任感竟然可以這麼弱,這種心態的老師會用心教學嗎,難ㄛ,有時候想想真無奈,學習過程中好像離譜的狀況BB都會遇到,早知如此,當初應該讓BB從小學開始讀私校。

我自己也是,工作後在不得不對客戶提創意表現時才學會如何簡報,還是從雙腳顫抖滿臉脹紅的提案窘態開始學起呢,真感謝那些客戶們可以忍受我這種菜鳥,就這樣跌跌撞撞經歷20年,才學會如何讓台下笑聲連連,讓大家不會聽到打瞌睡,更明白要洞悉對方心理才能有效溝通,這些,學校老師沒有教的,都是要自己摸索,真希望BB求學過程都可以像現在辭修一樣,遇到的老師都很好,很努力在激發孩子潛能。

或許和我們的文化、學習背景有關,也或許太島國狹隘的心情吧,真不知道教改到底改了什麼,這篇文章很值得台灣教育專家們思考一下,從大處去看孩子的教育,掌握最簡單的原則,而不是改變各種考試型態,而不是廢掉明星高中,那要不要廢掉明星大學,要不要廢掉百大企業,這世界本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,菁英原本就存在不可能消失,教育應該是想辦法讓菁英可以越來越多,讓下一代有更多的孩子可以飛向世界躍上國際,不是這樣廢掉明星高中的假平等可以改變這個事實,治標不治本,孩子的未來會這樣被犧牲掉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 Rê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